热播剧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(后简称《那年花开》)宣扬期间,主演之一的胡杏儿已身怀六甲,却仍旧身着长裙高跟鞋,挺着大肚曲折奔走,没有任何孕妈妈的特权。采访中,她听得最多的问题便是“怀孕还要作业会不会很累”,她总是漠然一笑,“咱们都是职业女性,或许我是大众人物会让人觉得有特其他当地,其实身边许多女性怀孕到9个月都还在持续作业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作业了。”
出道近20年,胡杏儿见证了演艺圈的起崎岖伏,香港小姐身世,阅历了港剧的黄金时代,又在北上拍戏的路上完结了回身,除此以外,她行将具有一个新身份——母亲。现在的她,享受着安静的日子,也对未来充满了等待,她笑了笑对新京报记者说:“现在的我便是最好的。”
A 对手
怕“撕”太狠提早奉告孙俪自己怀孕
“胡咏梅是个放不下、对爱情过分偏执的女性,所以才会终究走向一条不归路。她教会了我做人不能被性情牵着走,否则会很苦楚很惨。”谈起自己在《那年花开》中扮演的人物,胡杏儿的言语中带着怜惜和怅惘。在她看来胡咏梅并不坏,仅仅有些傻,“由于太爱吴聘(何润东饰)了,她专心想要嫁给自己的白马王子,但周莹(孙俪饰)的呈现让她从天堂走向了阴间。”
事实上,《那年花开》开机不久胡杏儿就发现自己怀孕了,但为了不影响作业进度,她坚持完结拍照,许多哭戏、心情动摇较大的戏份也抛开一切去完结,“拍的时分只想着要全情投入,幸亏孩子在肚子里乖乖的。”提起剧中和自己处于“相杀”状况的孙俪,她笑称,“这个剧不是宫斗戏,其实咱们还可以‘撕’得更剧烈些”。
而她也把与孙俪的协作看成是场“遇强则强”的应战,“她是个非常好的艺人,曾经我就看过《甄嬛传》,那么大的台词量她都能应付自如。当你遇到一个好搭档,就真的会知道什么是‘飙演技’。”不过怀孕一事,胡杏儿仍是挑选了提早奉告“对手”,“由于是第一次怀孕也不知道怎么办,也忧虑过坐飞机、厮打戏会有影响,就和丁黑导演及孙俪报备了一下,也惧怕假如我不告诉她,她或许会一脚踹过来。孙俪知道后,让我彻底放下思想包袱,定心拍,会照料我的”。
B 往昔
为人物增肥40斤不强求被所有人喜爱
1999年,胡杏儿以香港小姐选美竞赛第三名身份出道。其时她还处于门生之年,也走了一遍朋友丢失而归、自己被选上的老梗。但参与香港小姐这一决议并不被父亲支撑,可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,她仍是误打误撞进入了娱乐圈。
2002年,港剧《流金年月》中胡杏儿扮演了弱智少女丁善茵,拿下TVB腾跃前进女艺人奖。之后,从《冲上云霄》到《怒火街头》再到《万凰之王》,每一部著作都见证了她从青涩走向老练,2011年她更一举拿下TVB最佳女主角、我最喜爱的电视女人物两大奖项,被称之为娱乐圈的勉励姐。
关于拍戏,胡杏儿一贯都很执着,人物的挑选上更倾向于有特征,为了拍被她称为“不堪回首”的港剧《肥田喜事》,她每天喝许多的全脂牛奶、吃雪糕,拍照完毕后又敏捷减肥,“增肥的时分像猪相同吃了睡,睡了吃,两个月胖了近40斤,但我真的觉得这些有特色的人物很风趣。”
她想了想说,那时分的自己就像一张什么都不明白的白纸,对外界的点评也一贯不介意,“那时分如同全香港都在看着你,但你不能把所有人都归属于你介意的人,也不能强求他们喜爱你,所以我不会太垂青这些。”
杏儿谈
“年青的时分对自己比较狠,假如你让我现在回到那个时分,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过那些辛苦的年月。”回想早年在TVB拍戏,常常都是通宵夜戏,长时刻在剧中做女主角的胡杏儿,30场戏有28场要全程到位,“那个时分,歇息的时刻只够洗个澡,许屡次我都试过只调10分钟后就起床的闹钟,一天只能睡这么久。根本所有人都是这样。”
曾经99.9%都在作业一天只能睡10分钟
新京报:在TVB做了多年的主角,刻画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,这些阅历会给你来内地拍戏带来自傲吗?
胡杏儿:的确,在TVB的十几年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练习进程,在这么高强度、竞赛剧烈的环境下可以坚持下来,再去其他当地都不会惧怕,就像走过了一个坎,有种在少林寺修炼成功的感觉(笑)。
这些年,从小人物做到主角,和不同的导演、艺人协作,长时刻的磨炼被练习得更老练,再跳出来的时分天然有决心。
新京报:往后会把更多时刻用于日子?等孩子出世了会不会拍戏时都想着回家了?
胡杏儿:现在还没有感触到,由于他还没出世(笑)。
当然我会去渐渐习气、渐渐磨合,究竟该怎样平衡作业和家庭。当你找到真爱,成婚生子后,对作业上的寻求天然不再像曾经相同。
新京报:不会再像曾经那么垂青?
胡杏儿:曾经真的是99.9%的时刻都在作业,今后真不想这样了。当你找到另一半、组建了家庭后,不或许像曾经相同彻底不管他们的感触,就算是出于尊重也应该让对方安心,要寻求对方的定见。
他,是个有担任的人
2015年,胡杏儿与圈外男友正式步入婚姻殿堂,“他是个很有担任的人,我俩价值观、人生观很契合。”被问到拍情感戏会不会令老公吃醋,她摆摆手,“他知道我的时分就知道我是艺人了。我觉得自己很走运,遇到了喜爱的人。”
采写/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拍摄/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